top of page

海寧格談『補償心態』


有一位先生來電詢問: 他說:「家中有一位殘疾的妹妹,他很想愛護她,可是又無法靠近她。」 海寧格的心靈活泉裡有說過:「家中若有一個殘疾的孩子,其他兄弟姊妹往往不敢接受自己的生命或命運。他們會限制自己的生命,以表示對殘疾的兄弟姊妹一個補償。我們觀察到這會更增添殘疾孩子的負擔,因為他無疑成為限制其他兄弟姊妹愉快生活的原因。 因為健康的孩子不敢開懷地接受自己的生命,保持健康;面對殘疾的兄弟姊妹,他們感覺自己得到利益,心理因此有罪惡感,並渴望要求做出彌補。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生活會過得不如意。因為只有這樣,他才感到是做出了補償,健康的孩子才會感到舒服。」 解決的辦法是: 健康的孩子對殘疾的孩子說:「我向你的命運鞠躬,我尊敬你的命運,也尊敬我的命運。我接受我得到的生命,也讓你活在你得到的生命中。但我永遠是你的兄弟姊妹,你有需要時,我會在你的身邊。」 殘疾的孩子也能得以自由發展。此外,健康的孩子可以從和殘疾的孩子的連結得到力量,發揮自己;而殘疾的孩子也可以參與健康孩子的生命與成就。

摘錄自:心靈活泉 海寧格系統排列原理與發展全書 伯特‧海寧格 著


142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Comentario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