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三十年後,他拾回對爸爸的愛


在問到“你平時跟父親的關係怎樣”的時候,他沉默了片刻,然後慢條斯理地回答:“那我就講講我的故事。” 我在三年前進了爸爸的公司工作。在此之前,我和爸爸沒有任何聯繫。因為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已經離婚了,我一直跟著媽媽生活。從小,我就看著爸爸媽媽吵架,吵得很厲害。我還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他們有一次吵得尤其激烈,爸爸使勁用腳踹門,媽媽拿著刀。他們一直都是感情不和,最後離婚是因為爸爸有了外遇。 男人平淡地講完自己的故事,看不出太大的情緒波動。 在排列中,我們看到了另外的畫面,另外的他。 爸爸對媽媽有著很激烈的情緒,表情很痛苦,有話堵在胸口卻說不出來。媽媽很害怕地躲在了一個角落,背對所有人,什麼也不看。然而作為兒子,男人對爸爸則是無比地憤怒,張開雙臂阻攔著爸爸靠近媽媽,他要保護媽媽。 從小目睹父母吵架的孩子,往往會想要保護爸爸或者媽媽而對另一方有著極大憤怒,這在生活中極為常見。在中國的家庭裡,這是很容易發生的錯位,孩子常常夾在父母中間而痛苦萬分,失去自我。那麼,作為孩子,我們該怎麼辦?我們對父母的愛又要如何表達? 在這個排列中,排列師開始引導這個男人直接面對父親,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都向父親說出來。看著父親激烈的情緒和痛苦的表情,男人上前抱著爸爸說:“爸爸,這三年來我慢慢理解了你這麼多年的痛苦。”他接著說了很多話,對著爸爸,這個在過去將近三十年裡不曾見面、不曾聯繫的爸爸。這對父子頭貼著頭,沉默不語,眼裡都泛著淚光。這個畫面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眼淚悄悄滑落。這恐怕是男人間最動人的情感表達。三十年來,兒子和父親各自都壓抑了太多情感、太多情緒,這是他們重新建立起來的一份情感的交流與連結。 經過引導,男人從父母的關係中退了出來,對父親說:“爸爸,我愛你,我也愛媽媽。現在,我尊重你們的關係。”他轉過身,對媽媽說道:“媽媽,我愛你,但是我也愛爸爸!” 男人終於輕鬆下來,微笑地看著爸爸媽媽,淚光閃閃。現在,他可以做自己了,不用再承擔媽媽對爸爸的憤怒,他重新拾回了對爸爸的愛。 從小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走向兩種不同的發展,一種是孩子會特別熱衷於練肌肉,希望能夠保護爸爸或者媽媽。這種情況下,排列師需要引導孩子從父母關係中退出來,尊重父母相處的方式,回到自己孩子的序位上,用成熟的方式去愛父母。 另外一種情況是,孩子長大後有可能會表現得很乖巧,在人前很膽怯,不敢說話,不敢拒絕大人的任何要求。作為排列師,可以用什麼方式引導這類孩子呢?第一種方式是分別對爸爸、媽媽表達愛,例如:我愛媽媽,但是我也愛爸爸。第二種是讓孩子建立與媽媽的連結,讓他們躺在媽媽的懷中,感受被媽媽擁抱的溫暖與安全。第三種方式是,讓他們掙脫捆綁在身上的繩索障礙,仿佛掙脫掉幼時的恐懼與驚嚇,衝向爸爸媽媽,在他們的懷抱中找到和諧與溫暖;這是讓他們建立一種新的經驗與記憶,減弱幼時舊有記憶的創傷影響。 我們要明白,父母離婚一定會對孩子有所影響的,不要妄想對孩子沒有絲毫影響。但是,如果父母離婚時是一種好的分開,對孩子的傷害與影響是可以降低很多的。關係不好的父母,常常會在孩子面前指責另一方的過錯,埋怨或怨恨對方,這會造成孩子內在的分裂,他只被允許愛父母中的一人。但是,實際上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他們是無條件地愛著父母雙方的。作為父母,我們就要經常稱讚孩子像對方的優點,如“你笑起來的樣子跟你爸爸一樣好看”,“你跟你爸爸一樣對待朋友很仗義”等等。這樣,即使父母分開,爸爸媽媽也都出現在孩子的生活與成長中,並沒有缺失,孩子仍舊可以較為平穩健康地成長。


9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