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倫理思想」與「家族系統排列」之比較探討研究(一)

已更新:2023年2月26日



近代德國伯特‧海寧格(Bert Hellinger)所整合發展的「家族系統排列」盛行於歐洲心理界與成長團體,在世界各地,包括臺灣,漸漸有愈來愈多人學習這個方法,運用在其助人工作上。雖然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是在德國所發展,但是許多觀點和中國傳統倫理思想有不謀而合之處,本文擬就兩者作深入探討和比較,以對於這東西方的古今智慧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對現代層出不窮的家庭問題,提供一個全新的啟發。 一、家庭觀----系統倫理觀 (Family View: Systemic View) 海寧格透過成千的家庭和個案,觀察到人類家族系統的運作中有某些律則,維持著家庭的功能和成員之間愛的流動,如果人們遵循它,家庭裡的愛就能成功地運作;但是許多生命裡的困擾,常常都是因為牴觸了這些隱藏的律則所導致,有的傷害甚至會重覆發生、延續到下一代。海寧格將這些律則稱之為「愛的序位」(Orders of love),「愛的序位」也是他在運用家族系統排列時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觀點(Hellinger,1998): 1.系統觀:整個家庭系統是一個整體單位,家庭裡每個人相互連結,成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 2.位置:系統中每個成員都有屬於這個系統的權利,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3. 秩序:依時間的先後順序,先進入這個系統的人位置優先於後進入的人;系統中有一個長幼的層級秩序,父母親是長輩,孩子是晚輩,兄姐長於弟妹。 從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來看,家庭象徵著一種強烈的歸屬感連結,家庭內的成員深感自己屬於家裡的一分子,將家庭外的成員視為「外人」(楊國樞、葉明華,2005)。孔子將家庭比喻成一個身體,家庭裡每個成員都代表身體的不同部位,組成了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這與海寧格的「系統觀」相當類似。 父子是一個身體,丈夫、妻子、兄弟,也是一個身體,父子的關係就有頭和腳的關係,丈夫和妻子是身體的不同部位,兄弟是四肢手足。《儀禮,喪服傳》 從中國傳統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來看,也就是儒家所稱之「五倫」,何謂「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並強調「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中就有三倫是講家庭倫理,明顯指出長幼有序、各司其職是一個家庭互動的理想狀況,最能發揮家庭與個人的功能,這也與海寧格「愛的序位」的律則相呼應。 「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禮記,禮運篇》 從上述可以很清楚看出,海寧格的家族系統排列與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對家庭的看法皆是一種「系統倫理觀」,兩者都認為家庭是一個整體系統,系統裡的每個人依照長幼倫理都有所屬的位置,如果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庭與個人關係就能成功地運作。 更詳細地來看,海寧格從成千的家庭工作中觀察到,這個系統有特定的對象範圍,除了身為孩子、夫妻和父母的角色以外,這個系統也包含了一些親戚,我們也與一些親戚分享共同的命運----無論是發生在家族成員身上的事情,或是家族成員所做的任何事情,不管好壞,都會關係到我們,也會關係到其他所有成員,這也就是中國傳統所說的「家族」。海寧格觀察到並不是每一個親戚都屬於這個系統,是有特定的一群人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團體,分享一個共同的家族命運(Hellinger,1998)。


「倫理思想」與「家族系統排列」之比較探討研究(一) 發表者 周鼎文 / 版權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發表者



7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