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家族系統排列在華人與西方家族文化應用之差異(下)

已更新:2023年3月7日


三、重男輕女 「重男輕女」――重視男孩勝過女孩是華人家庭數千年的觀念,其他國家或地區當然也有類似的情況,但可能沒有中國這麼嚴重。當我在北京等城市指導系統排列的課程中常遇到一些個案,因為家裡貧窮把自己的孩子賣掉,而被賣掉的幾乎都是女嬰,男嬰會被留下來。還有一些夫妻不斷生孩子,為了只是要生一個男孩。最嚴重的是,我有幾個個案還把自己前面生下的女孩殺掉、悶死、淹死、沖到馬桶死掉…..只為了要男孩。為了這種「傳宗接代」的觀念,中國不知有多少女嬰及父母都付出了極慘痛的代價,而這是華人社會迫切需要反思的事。 四、夫妻失衡關係 重男輕女的觀念也嚴重影響了華人的婚姻,在過去中國有句俗語叫:「嫁出去的女兒像潑出去水」,雖然現在社會男女已經朝向較平衡方向發展,但是這樣的觀念仍存在華人家庭的集體潛意識裡。 比如,華人結婚後女方要孝順男方的父母甚至更勝過自己的父母,因為在華人觀念裡,女方是「嫁入」夫家,跟隨夫家為主,並自然被要求叫先生的父母「爸爸、媽媽」,並且要孝順先生的父母;同時,太太對外稱先生的父母時,在台灣,是叫「公公、婆婆」,可見這個稱呼方式是跟著孩子的輩份一起叫的,一直到現在仍保持如此,從這一點你就明顯可以感到夫妻的失衡。而且太太的父母也會要求自己的女兒嫁出去之後要「孝順公婆」,也就是孝順先生的父母。 另一方面,先生這邊則是「娶進」太太,先生對女方的父母也是叫「爸媽」,但不像女方要那麼頻繁的「孝順」父母,比較是一些「尊敬」。對男方的原生家庭而言則是娶進了「媳婦」,媳婦便要來孝順先生家的父母。因此嫁出去的女兒便減少了對原生家庭父母孝順機會,因為這個工作有可能被「嫂嫂」或「弟媳」取代了。由此可見,華人家庭是一個以父系為主的家庭文化(利翠珊,2005)。 如同世界許多地方,如果夫妻間能找到平衡的相處方式,父系社會對人類的生存便能發揮其重要價值。在過去,中國傳統文化強調華人夫妻關係是「夫唱婦隨」、「夫義婦從」,但是我看到現代許多華人家庭只做到了一半:那就是先生要太太「跟從」,自己卻未能先有「義」;或者太太要先生有「義」,自己卻不願跟隨。因而產生了許多夫妻問題。而生長在西方家庭的系統排列發展者海寧格的獨到見解反而與中國傳統的智慧相呼應,他說:「女人跟隨男人,男人要服務女人。」因此,關鍵在於「平衡」,夫妻間平衡相處,不但是現代華人夫妻的挑戰,更是所有人類家庭值得深思的問題(周鼎文,2011)。 五、祖先祭拜 華人家庭認為人死後仍會影響後代,我們稱為“祖先庇佑”或“祖德流芳”。所以華人家庭特別重視祭拜祖先,透過祭拜的儀式表達對祖先的尊重與懷念。許多地方每年的大節日都要準備食物放在木刻或石刻的牌位前(我們稱「神祖牌」),點上幾根香,心中祈請祖先享用食物,並借此儀式祈禱,祈求過往的祖先能好好安息,或稟告祖先家中近況,請他們不用擔心,或祈求祖先的祝福,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健康,事業順利,家庭和諧(王玉波,1998)。 因此,熟悉家族系統排列的朋友會發現,其實華人家庭祭拜祖先的儀式,也像在系統排列中與過世親人“和解”的一種較溫和的方式。 然而有某些家族成員在華人家庭中往往是被忽略或排除的人,例如,小時候夭折的孩子,或是離婚的女性。夭折的孩子常被遺忘,而離婚的女性往往不會列入夫家的神祖牌,但也回不了原生家庭的神祖牌,如果她沒有自己的孩子,死後也就可能變成所謂的“孤魂野鬼”,在華人家庭中就沒有人祭拜了。 但這一切都抵擋不了愛,若這個家中有愛,哪怕是夭折的孩子、被殺死的女嬰還是離婚的女性,或所有那些被遺忘、被排除的家族成員,如果都能在我們心中重新有一個位置,重新被愛、被承認、被尊重,而家人及夫妻間學會更平衡、更流動地對待,家族中每個人各歸其位,各負其責。那麼,家族的力量將轉化成背後巨大的支持力量,支持家中的成員朝向更圓滿的方向成長,進而實現每個人的生命願景——這也正是系統排列這門學問可以支援我們之處。


文章轉載自「中華系統排列學會」

中華系統排列學會理事長 周鼎文 著


標記:

3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