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尋找學校裡恐懼的內在意義


在學校裡,恐懼是個重要話題。我們都很熟悉恐懼,我們可以在走廊上和教室裡聞到恐懼的味道。


事實上,在德語 中’我們說 “Icn kann die Schule nicht mehr riechen”,直譯 為“我沒有辦法再聞到學校的味道了”,意思是“我對學校厭煩極了!”這不只是一種比喻而已。當孩子們這麽說的時候,他們是認真的,他們的意思是他們不想再有恐懼了。 恐懼和學習密切相連,在孩子們學到新的東西時候。他們每天都在學新的東西,他們自然會有害怕的感覺。 孩子們似乎失去了知識和能力。他們的恐懼包括他們是否正確理解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以及他們是否正確記住了所有的內容。他們害怕那些什麽都知道的老師,也害怕考試 不及格。有的時候,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某個學生的恐懼變成了對老師、對學校、對父母或對社會的侵略性。 然而老師也深受恐懼所苦。他們害怕自己的韌性不足以應付學校裡不斷變化的情況,害怕他們無法抵擋學生的侵略性,或者害怕他們不被同事接納。他們害怕學校當局突然來訪,也害怕自己的侵略性突然爆發,而傷害到學生。 家長也一樣。他們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跟不上,不被同學尊重,不夠自信,或者太過於好鬥。他們害怕孩子被挑逗,這裡只是略舉幾個例子。老師們總是看得出來哪些孩子們在學校裡帶著家長的恐懼。 當學生的恐懼碰上了老師的恐懼時,結果總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出現巨大的阻礙。 有時候,似乎學校是那個讓學生、老師和家長累積恐懼的大環境,在這裡,當恐懼過於龐大時,就會變成侵略性。

摘錄自:當我們同在一起

瑪麗安法蘭克 著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如何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

歸屬感對孩子等同愛和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一旦我們擁有歸屬感,就會感覺輕鬆愉快,會有安全感。而一旦缺乏歸屬感,我們就會感覺沮喪、孤單、寂寞、壓抑,會想找機會離開,重新尋找一個有歸屬感的環境。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他賴以生存的就是家庭,讓他得以存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