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比親子爭奪更重要的事

  • 作家相片: li orca
    li orca
  • 2024年9月2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很多作父親的不知道自己原來不是孩子的親生父親,也有很多母親失去了她們的孩子,來了一個人就這樣帶走了她的孩子,有些母親知道誰帶走了孩子,有些卻對此毫無頭緒。之後的狀況可能會發展成孩子也不想跟長久以來疏離失聯的父親或是母親有所聯絡,跟孩子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還對孩子這樣的想法大表贊同。樂見自己的孩子斷絕與自己的父親或是母親的聯繫。


海寧格:孩子就是這樣。父母中的哪一方對孩子握有權力,孩子就需要父母的那一方。孩子也只能這樣作,不然孩子自己會陷入危險中。對孩子來說,不管是跟自己的母親疏離或是跟自己的父親疏離,都只會讓狀況更糟糕。


被疏離隔在外的父親也會因此十分憤怒。親子疏離對家庭的各方成員都沒有好處,身陷其間的孩子也只有受盡了這一切,才能得到轉化改變。


要告訴孩子的是:我心裡永遠與你們同在。一個得要跟孩子分開離別的自我成長不是真的成長。只有十分極端的例外下,會發生必須離開自己孩子的自我成長。但這事極端的罕例。


有孩子的夫妻離異,可以告訴孩子:我們知道我們分手的決定讓你們十分痛苦傷心,我離開你們的母親,你們的母親離開我,但是我們兩人都在你們身邊,我們的心與你們同在。


父母離異對孩子是很沉重的打擊,但是如果可以妥善處理面對,這樣的打擊也可能帶給家庭中的每個成員成長的機會。家庭的所有成員都彼此相互連結一致。



許多當父親的人選擇據理力爭、奮勇抗戰,但是他們自己有時會產生更多的懷疑及不確定,您對此有何意見?


海寧格:這些父親應該對孩子說:「孩子你要知道不管你是否可以見到我,我都一直在你身邊。我是你的父親,我的心一直與你同在,你可以信任我。」這個孩子可以得到平靜,身為父親的人不需要繼續抗爭到底,他還需要等候。


然候他告訴孩子:「我接受你的母親,我接受命運安排。她是你的母親對你很重要,我尊重她。我在你身上的女性能量中看到你的母親,我尊重這一切,孩子你可以待在你母親的身邊,只要她需要你、只要你需要她。」如此一來這個孩子得到了解脫。


對於當父親的來說,總是特別困難。這對很多人來說是悲劇命運,很多作父親的可能會自問:「難道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我自己孩子的童年被剽竊嗎?」他不斷自問,並且決定捍衛到底。


海寧格:捍衛抗爭讓作父親的與母親平起平坐,都處在同一個層面上。可是父親及母親的地位本來就在不同的層面上。這樣一來只是讓孩子更覺撕裂:「這是我的孩子。」不,應該是說:「你不屬於我,你屬於你自己,但我是你的父親。我不會提出抗議爭取權利,但是你可以擁有我是你的父親。對我而言,你是我的孩子;對你而言,我是你的父親。


這是一個簡單美好的解決之道,這對我們每個人都好。


摘錄自:海寧格自傳訪談錄

伯特.海寧格著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傲慢的愛

當家族中的後輩試圖要為前人付出,彷彿這位後輩的地位與前人平等,甚至高過於他,而不是接受前人的給予並尊敬他時,施與受的法則就出現逆轉。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父母親從孩子身上得到他們在自己父母或是伴侶身上所無法得到的,而孩子也願意為父母親付出。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父母就變成孩子,...

 
 
 
消除癮癖的核心關鍵原來是?

子女必須跟隨父親,就像母親跟隨其丈夫 海寧格:我經常看到癮癖的模式。癮癖的出現是由於母親鄙視她的丈夫,同時更向孩子灌輸「父親一無是處」的觀念,而且讓孩子知道他們無法從父親那裡得到任何的好處,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孩子便會對母親做出過多的要求,這樣是有害的。 "癮"...

 
 
 
如何讓孩子遠離不良誘惑?

歸屬感對孩子等同愛和幸福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一旦我們擁有歸屬感,就會感覺輕鬆愉快,會有安全感。而一旦缺乏歸屬感,我們就會感覺沮喪、孤單、寂寞、壓抑,會想找機會離開,重新尋找一個有歸屬感的環境。 每個孩子一生下來,他賴以生存的就是家庭,讓他得以存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

 
 
 

Commentaire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