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需求與歸屬的重要性--寂寞感跟飢餓一樣會危及生命

已更新:2022年9月29日



人類身為群居動物,不是從堅強的個人主義獲得力量,而是仰賴計畫、 溝通與合作的集體能力。我們的神經、荷爾蒙與基因組成支持互相依賴勝過獨立自主。「包含人類在內的群居動物,長大的目的不是為了自主與孤獨,而是成為他人可以依賴的人。不論我們知不知道這一點,大腦與生物構造先天都傾向促成這個結果。」因此,連結對我們很重要。這正是為什麼羞恥感如此令人 「痛苦與脆弱,以及為什麼我們天生渴望歸屬感。


大腦的生物機制在生存能力受到威脅時發出警告。飢餓感提醒血糖過低;口渴警告需要補充水分;疼痛感讓我們警覺組織可能會受損;寂寞感則告訴我們需要社會連結——這對我們的幸福跟食物與水一樣至關重要,「拒絕承認自己感到寂寞,就跟拒絕承認自己餓了一樣,沒有意義。」


寂寞不只是一種「悲傷」的狀態,還具有危險性。 在演化機制下,群居動物如果遭到社交圈排擠(也就是變成局外人),大腦會進入防衛模式。當我們感覺被孤立、失去連結與寂寞,會試著保護自己。在這個模式下,我們希望與別人建立連結,大腦卻試圖以自我保護代替連結。這會使人減少同理心、更加提防他人、感覺麻木,睡眠時間也會減少。《勇氣的力量》一 書中寫道,大腦的自我保護模式通常會使我們言過其實、捏造故事或誇大心中最深層 的恐懼與不安。失控的寂寞使我們害怕與外界接觸,越來越孤獨。



想戰勝寂寞,得先學會認清寂寞,並且勇於將這種經驗視為警訊。然而,我們的確拒絕承認感到寂寞。身為研究羞恥感的學者,我發現自己又回到熟悉的領域。我們對寂寞感到羞恥,仿佛感到寂寞就表示有問題。即使會有寂寞感是因為悲傷、失落或心碎,仍然覺得羞愧。卡喬波認為,大部分與寂寞有關的羞恥,來自於多年來人們定義與談論羞恥的方式。寂寞等於害羞、沮喪、是個邊緣人或反社會者,或是社交技巧拙劣。他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提到人們通常會用「邊緣人」來形容罪犯或壞人。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相信寂寞感跟飢餓一樣會危及生命,那我來分享一下幫我拼湊出事情全貌的研究。在寂寞研究的綜合分析中,研究員茱莉安娜,浩特朗斯泰德(Julianne Holt-Lunstad)、提摩西,史 密斯(Timothy B. Smith)與布拉德利,萊頓(J. Bradley Layton)得 到以下發現:空氣污染使人提早死亡的可能性提高百分之五;肥胖增 加百分之二十;酗酒是百分之三十。而寂寞呢?它使人早死的風險比一般高出百分之四十五...。


即使在貧窮、暴力與人權遭到侵犯的艱困環境下,在家庭裡缺乏歸屬感依舊是最危險的傷害,因為這能夠撕裂一個人的內心、靈魂與自我價值。 這些都崩塌時只會有三個結果,就如我在生活與工作中所證明的:

1. 不斷活在痛苦中,讓自己麻木,而且/或者把痛苦加 諸在別人身上以尋求慰藉。

2. 拒絕承認痛苦,這種心態會使你將痛苦傳遞給周遭 的家人、朋友與子女。

3. 或者鼓起勇氣面對痛苦,培養對自己與他人的同理心與同情心,並以獨特的方式察覺傷痛。


摘錄自:做自己就好:我屬於我自己!找到真正歸屬感,從「擁抱脆弱」到「克服自卑」,獲得參與世界的勇氣 布芮尼.布朗




---

  • 課程名稱: 需求與歸屬線上二日工作坊 (平日好評加開班)

  • 課程講師 : 黃翎展 Amar老師

  • 課程日期:2022/11/08 (二) - 11/09 (三)

  • 課程時間:09:30 - 17:30

  • 課程地點:Zoom 線上授課

  • 在需求與歸屬-線上兩日工作坊中,你將能學到:

    1. 需求階層理論

    2. 需求與歸屬感模式

    3. 愛與歸屬感

    4. 缺乏歸屬感的傷與痛

    5. 如何自癒並重建歸屬感




159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文章: Blog2 Post
bottom of page